網絡空間的“神車”一詞由來已久。一款車冠以“神”的名號,那就應該完美無暇、能力超凡,也必須要有人來膜拜。
在人類社會,各個族群往往有自己供奉的神明。人類歷史上,也出現過因為信仰不同而發生的沖突,甚至大規模戰爭。現代汽車社會,車壇群雄爭霸,不同車系的擁躉者也自然會造出自己的神明。在神靈雜處的場合,戰爭不可避免,一如古希臘神靈譜系之中,各路神仙爭斗得不亦樂乎。古希臘神話里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凡人打仗,背后實際上是神仙在發功斗法。“神車”的神界也是這樣,每隔一段時間,網上就會涌現一款兩款相互較力的“神車”。
當然了,木雕泥塑的神像不會飛舞升騰、不會射箭放槍,鋼鐵汽車也不會開口吵架、動手斗毆。叫陣爭斗的,都是各個“神車”的信仰者——那些凡間車友。車友所憑借的,是“神車”的各種法力——性能指標、車型歷史、設計師的背景資料、制造商的家族血脈……
“神車”是沒有缺陷的完美的車。什么?技術落后?那是為了性能可靠。不能自動落鎖也是缺陷?操控的樂趣就在于手動。什么?外型老舊?這叫做“經典”、“雅致”、“貴族范兒”,你懂不懂!什么?側面撞擊測試數據不佳?你看看這張車禍圖片,車身破損嚴重,但車門照樣打開,a柱僅輕微變形——同級車還有誰能做到?為“神車”而戰,其實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
細究起來,那些臉紅脖子粗的網友,并不用“神車”一詞來指代自己所供奉的好車。自己心目中的完美汽車,是“不言自明”的神車。而敵對方所推崇的車,是“神車”——用到這個詞,基本上是譏諷、挖苦、否定的意味。“神車”=異端!原來如此。
再細究:離開電腦,走在大街上,卻也聽不到任何“神車”話題。川流于路口、街市的是一部部凡車。造神法則失效了嗎?這個時候,我們會遇到“車神”。這要從香港影視劇說起。發哥、星仔影片中有“賭神”、“食神”。按照這種造神規則,炒股厲害能當帶頭大哥的,就被奉為“股神”。能夠準確預測商品住宅價格走向的,就一躍而成為“房神”。當然了,還有什么“乳神”(奇怪的是,竟然跟蒙牛、伊利沒有關聯)。那些超凡脫俗、能力超強的駕駛員,往往自比為“車神”——馬路上沒了“神車”,“神”在車內。
“車神”的神界,也是豐富多彩。開豪車大排量的神,把超強悍的加速性能、超靈敏的操控感覺,超可靠的防護裝置視為自身的法力——所以,上路就無所畏懼,超速急停都酣暢淋漓。開經濟微型車的神,把細小靈活視為自身法力——一旦上路,變道方法不是三十六變,就是七十二變,哪管什么斑馬雙黃!方向盤如同手中如意金箍棒,車輪恰似風火輪,隨隨便便就能擠進非機動車道,輕輕松松就能右側超車。神仙嘛,就要像神仙一樣瀟灑快意。
“神車”,只生活在網上空間,而“車神”卻遍布凡塵。
又想到近期網上熱議的一款很神的車——美國校車。前陣子造成數十名學童身亡的甘肅校車事故引發了公眾對于校車管理的關注,于是,美國黃色大鼻子校車的圖片廣為流傳,人們非常羨慕這種結實可靠的校車。但是,再“神”的車,哪怕是坦克,也有撞壞失控的可能,特別是在“車神”駕駛的情況下!“神車”只存在于網上口水戰的虛擬殺場,真正要讓馬路上的車成為安全可靠的“神車”,關鍵是要破除“車神”迷信。只有駕駛員以凡人肉身自居、意識到人的生命的可貴與脆弱,意識到駕駛規則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確保安全,讓每一部上路的汽車都能成為“神車”。
無論什么校車,安全意識才是確保安全的關鍵。再神的車,也要拒絕“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