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城市建設一直走在快車道。
  工程建設一多,質量和安全就成了頭等大事,近幾年頻發的工程車撞人事件已經為我們書寫了一筆筆血的教訓——建設施工的質量是否可靠,施工過程如何監督,施工車輛如何監管?杭州一直在想辦法。
  昨天記者在杭州召開的全市建筑業發展大會上得知,杭州又要出新招了:今年,杭州將搭建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物聯網管理應用平臺,工地上安裝攝像頭,遠程監管。而全杭州的4000輛混凝土攪拌車,也將在今年全部安裝gps監控超速超載。
  4000輛攪拌車,標配gps
  為了盡可能地減少車禍的發生,從2010年開始,杭州推出了混凝土攪拌車超載超速監控系統,每輛攪拌車的車內都安有gps系統,車子時速多少,具體在哪個方位,點點鼠標就能查到。一旦有車子超速,車輛信息在監控平臺上就會呈現紅色,超速時間、超速方位一目了然。另外,超載也能及時被檢測出來。
  昨天,杭州市商品混凝土管理站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很能說明gps監控后的效果:2009年,杭州混凝土攪拌車事故25起,死亡人數27人;2010年10月使用監控系統后,2011年的事故降到15起,死亡人數17人。
  管理站的書記、副站長徐勝告訴記者,他們的這個系統,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讓所有企業都樹立了安全意識,“不能說這個系統可以保證零事故,但起碼這個監督大大減少了事故發生。”
  徐勝說,目前,已經安裝gps的攪拌車已有3000輛左右。今年,他們將把杭州范圍內的所有混凝土攪拌車都納入系統,最終將有4000多輛車會安裝上gps。“蕭山、余杭、濱江都已經納入了,接下來就是臨安、富陽等地方了。”
  杭州270多個工地,已經裝上了“千里眼”
  除了工程車的安全問題,市民們更關心建筑的質量,畢竟房子建得牢靠,住起來才放心。
  因此在攪拌車“雙超”監控系統的基礎上,杭州又從去年開始推出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物聯網管理應用平臺,這其中有個可視化系統,簡單來說,就是在工地上裝“千里眼”——攝像頭:工地上的作業是否規范、有沒有在合理的范圍施工,工人們施工時是否做好安全防護措施等,通過攝像頭隨時監控,一清二楚。
  從去年7月開始,造價2000萬以上新開工的項目都被要求安裝這個系統。到目前為止,杭州共有270多個工地安裝了攝像頭,其中光是塔吊上的攝像頭,就有600多個。
  杭州質量安全監督總站站長王萌把這種可視化系統比喻成一個大籮筐:“大籮筐里是各個企業的小籮筐,里面放著攝像頭采集的信息。每個企業都有一個自己的遠程平臺,只要有網絡,不用到現場,就可以看到他們分散在各地的工地施工情況,加強自我監管。我們的目的就是希望讓企業自身有質量安全的監管意識。”
  “我們這些管理部門也要對企業的視屏信息進行檢查,看看操作是否規范、文明施工是否到位、施工的安全防護有沒有做好。”王萌說,如果檢查出問題,一定會根據相關規定進行查處。
  氣溫達到38℃及以上時,原則上要停工
  如今,正是夏日中最熱的三伏天,人在太陽底下走個半小時都有些吃不消,更何況,工地中的建筑人員要長時間暴曬在高溫下作業。如果防曬措施不當,很容易會出安全事故。
  因此為保障安全施工,杭州今年已明確規定,嚴格控制加班加點。氣溫達到35℃以上時,中午11點至下午3點間應暫停在陽光直射下作業,氣溫達到38℃及以上時,原則上要停工,確需施工的,應采取切實有效的防暑降溫措施。
  杭州市建委工程處處長柳振森還表示,“如果有關企業沒有按要求做到,市民可以撥打電話88391138進行監督、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