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豐南區在河北省率先實現農村小學免費專用校車全覆蓋
政府撥款1400萬元購車,制定相關法規,摸索出相應運行模式
能否在更大范圍內推廣豐南模式?
當很多人士在呼吁政府部門出資組建校車隊伍、保障孩子的上下學安全時,河北唐山豐南區已經在這條路上摸索了10個月。
回首過去的10個月,畢曉光感慨自己“如履薄冰”。2011年1月24日,唐山市豐南區政府撥款1400萬元購置的60輛專用校車到位,在河北省率先實現了農村小學免費專用校車全覆蓋。作為豐南區教育局安全科科長,畢曉光主抓這項工作。
  連同原有的校車,每天有72輛校車往返在豐南的大小公路上,接送5800多名小學生上下學。到如今,運行10個月,未發生一起事故。區政府出資購車,鄉鎮政府掏錢運行,教育局和學校負責安全監管,豐南摸索出了自己的校車運行模式。能否在更大范圍內推廣豐南模式,卻還是個未知數。
 

唐山豐南區率先實現農村小學免費專用校車全覆蓋
72輛校車已安全運行10個月
如果起得早,畢曉光會在吃早飯時打開電腦。在他的電腦上,安裝了gps監控軟件,可以看到全區每一輛正規校車的運行情況,包括車輛的具體位置,實時車速。
72輛校車,在地圖上顯示為一個個紅點,向全區的74所小學匯集。這些校車擁有更適合孩子乘坐的座位和明顯的“校車”標志。
每天清晨,這72輛校車出發,按照既定路線,通往一個個居民區和村莊。最長的路線不超過7公里,多數線路在5公路左右。每個村莊都設置了候車亭和安全員。
豐南區教育局規定,校車的時速不得超過每小時50公里。每天,黃色的校車準時到達候車亭,孩子們按次序上車,坐在指定的座位上,系好安全帶。十分鐘后,校車便能到校。
“5800多名學生,需要有的車多跑幾趟,最多的大概是3趟。”畢曉光說,“先接高年級的,低年級學生排在后面。”
在每輛校車上,都有跟車老師。畢曉光可以查到每個跟車老師的電話,“如果我在gps上看到車超速了,就可以打電話提醒他們注意一下。”
“我們的原則是,定車、定人、定座、定速。”畢曉光說,“每個孩子的座位都是固定的,管理上也方便一些。”
中午和下午,校車遵循同樣的守則,將孩子們送回家。畢曉光說,運行10個月,72輛校車未發生一起事故。
每年人均千元都由政府埋單
豐南的黃色校車,讓家長們感到安心,孩子們也喜歡上了這些黃色的大家伙。每每聽到這樣的反饋,畢曉光就會感到無比欣慰,“政府的投資,得到了回報。”
近年來,隨著學校布局的調整,唐山市豐南區在校(園)學生上學路程漸遠。部分學校配備了學生接送車輛,但因運營模式不同,均有一定程度超員現象,存在安全隱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今年1月,豐南區委、區政府經過全面調查和研討,決定為全區上學路途較遠的小學生開通免費校車。
區政府出資1400萬元,新購置了60輛“少林”牌專用校車。“是安全標準比較高的,每車坐42人。”畢曉光說。車輛到位后,區政府把每輛校車的所有權下發到各鄉鎮政府,同時下發的,還有車輛的管理和運行責任。
根據測算,每輛校車一年的資金消耗為8.6萬元,其中包括了油費、保險、保養和司機的工資。加上舊有的12輛校車,全區共有72輛校車,每年運行耗資在500至600萬元之間,這筆資金全部由鄉鎮財政負擔。
豐南區有在校小學生3萬多人,乘坐校車的有5800人。鄉鎮財政每年的運行投入,平均到每個孩子身上約1000元。
“從目前的情況看,鄉鎮財政負擔這些是沒有問題的。”畢曉光說。
除了這些投入,豐南區教育局還進行了額外的投入。“校車到位后,我們也考慮怎么才能更方便管理,于是就在每輛車上安裝了gps定位儀。”安裝這些定位儀,教育局出資12萬元。使用定位儀,每年每輛車還要交納30元的管理費,也由教育局承擔。
想當校車司機沒那么簡單
除了硬件設施,畢曉光說,教育部門更看重校車司機的素質,“我們制定了非常嚴格的司機準入制度,政府協同,交警介入,基本的條件是,3年之內沒有記滿12分的情況。”
在聘用司機時,教育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到每一個預聘用者的所在地派出所和基層政府了解情況,“主要是了解一下他們的為人,我們是很注重個人品質的。”
在目前聘用的70余名校車司機中,有一些人的年齡在50歲左右。“這是我們認為的理想年齡,到了這個年齡,駕駛經驗比較豐富,心態也更平穩,能干得下去,不會整天想著出去掙大錢。”
校車司機和鄉鎮政府簽訂了聘用合同,根據行駛里程不同,每位司機可以拿到2000~3000元不等的月收入。“可能有的司機以前開旅游車,月收入比現在高,但是其實現在的工作強度并不大,有很多的空閑時間。”
教育部門不要求校車司機坐班,“有的司機自己有出租車,早晨送完學生,我們也允許他們去開出租車,但是必須保證提前半小時到崗準備送學生,也必須保證回來的時候不要疲勞。”
這樣的工作強度和收入比,受到了司機們的歡迎。十個月來,沒有發生過校車司機遲到誤點的情況,教育局也會組織司機培訓,以增強他們的責任心。“必須讓他們知道,他們所開的是校車,不能有一絲疏忽。只要工作合格,是有機會漲工資的。”畢曉光說。
學生一上車學校就開始負責
年初,配合校車的到位,豐南區政府制定了《唐山市豐南區小學生專用校車安全管理辦法》、《學生校車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預案》。根據這些規定,各所小學的校長是校車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在畢曉光看來,學校的責任范圍比之前更大,“以前學校要負責學生從進校門到出校門的安全,現在等于是延伸了,從上校車一直到下校車,都是學校的責任范圍。”
如此延伸,是當地政府和管理部門主動為之。“擔子確實更重了,尤其是下霧下雨的時候,所有人都很緊張。”
豐南區教育局的安全科長、各小學的校長、校車駕駛員、跟車老師、站點安全員乃至執勤交警,各盡其職,都為運行的校車服務。對于他們來說,最直白的任務就是“不出事”。
無過就是功,畢曉光說:“家長們的要求也不過如此。事實上這項工作實施起來并不復雜,只是需要每個環節上的責任人有更強的責任心,不能有任何一點疏漏,把每一項工作做好,能夠為孩子們提供應該提供的服務,就是成績。”
能否出現更多豐南?
在聘用校車司機時,豐南區教育局還打了一套“組合拳”。“我們聘用的一些司機,他們原來是自己跑車接送學生的,也就是‘黑校車’。”畢曉光說,“把他們‘收編’,一舉兩得,等于是消滅了‘黑校車’。”
校車正規軍得到家長們的認同,并非難事。“一是免費,車也好,絕不超載,時間上也有保證,這家長們都能看得見。”畢曉光有信心,在不久的將來,將私人接送學生的市場完全擠掉。“目前我們這兒還有20多輛(非正規校車)吧,我們肯定會繼續加大投入,一步一步來吧。”
畢曉光感慨道,在大城市之外,縣城和鄉村的交通秩序難言理想,正規校車的存在就更顯得必要。“尤其是從我們目前的運行情況看,為孩子們規避了交通意外的危險。”畢曉光說,“運行效果不錯,非常平穩,也總結出一些經驗。”
“政府出手,統一管理,是最好的辦法。”畢曉光說。
自從豐南購置了統一的校車,畢曉光先后幾次到外地考察和交流。“坦白說,不是所有地方都能馬上實現。”畢曉光說,豐南區較強的財政保障是實行統一校車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有其他縣市的同行告訴他,費用問題難以解決。但也有人說,河北省各縣年財政收入都以億計,幾百萬元的運行費用不是問題——這項工作比很多工作都重要,真正重視起來,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關鍵是,有人愿意做這項工作,愿意承擔起這個責任。